雁荡山花
发表于2021-09-15 09:15:06  浏览量:18
收藏
点赞(0

李振南 文/摄

在雁荡山众多的传世名画中,有一幅是画雁荡山花草的,它就是《雁荡山花》。一代宗师潘天寿先生以蘸满激情的神来之笔,将雁荡山的七、八种花草集中到他的三尺素笺上,那疏密有致的布局,浓淡相宜的画面,衬托出雁荡山花草的艳丽、朴实和怡人的景象,使人觉得雁荡山花烂漫、热烈、欣欣向荣,十分地养眼养心。

我住雁荡山多年,也一直觉得雁荡山不仅是我国名山的地形博物馆,而且还是植物的王国、花的故乡,那争艳的山花是雁荡山风景不可或缺的点缀和不可多得的景观,受到千千万万游人的青睐和赞赏,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灵感的源泉。

虽然在《雁荡山花》图中画家没有强调哪一种是代表雁荡山的山花,但我认为,像雁荡山这样的大美之山,应当有一种花作为她的山花。当然,确认某种花为雁荡山花,这种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它应是雁荡山土生土长的,其次应带着“雁荡”两字,再次便要与雁荡山的“奇秀”相呼应而且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当然,这样的花非常难找,可我认为雁荡素心兰就是这样的花。

雁荡素心兰,俗称雁荡素,是兰花大家庭中建兰系列的一种,属于秋兰,雁荡山是它的原生地,已有55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有关史料记载,雁荡素与明英宗时的名臣章纶有深厚的渊源。章纶为官清正,多次弹劾宦官佞臣,为官20年不得升迁,于成化十二年辞官。回到乐清家乡后,章纶常与老友赏梅品兰,并将山上的兰花移到家中精心栽养。每当朋友来访,章纶就以兰花回赠。时人仰慕章纶人品与此兰的风采,皆以得赠为荣,日久南閤村至大荆一带养兰成风。后人因章纶又叫章大经,便称之为“大经素”。清代以后因章伦族人衰微,使“大经素”流入民间。100多年前大荆兰花爱好者经过选育,培育出这种叶片碧绿,秀美纤巧,叶姿飘逸洒脱,秋8月到11月开花,花黄白相间,色清如玉,素洁雅致,异香扑鼻的品种。一到集市后,便被乐清兰友们争相购置,大量莳养。由于取材于雁荡山,兰友们一致命名为雁荡素。

雁荡山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山谷沟壑众多,地形地貌复杂,十分适宜于兰花的生长。除雁荡素外,这里还有风兰、石斛、白芨、石豆兰、石仙桃等兰科原生植物,至于引种过来的蝴蝶兰、君子兰、兜兰等就数不胜数了。

乐清民风淳朴,人文底蕴较为深厚,人们也与全国各地的老百姓一样偏爱兰花这种“花中君子”。除章纶赠兰的记录外,著名文人王十朋、何白都留有与兰花有关的作品。南宋状元王十朋喜爱花木,善栽花木,也吟咏花木,他在青年期间曾作《桂花》诗,在夔州时作过《买山》诗,他还有《点绛唇·国香兰》词:“芳友依依,结根遥向深林外,国香风递,始见殊萧艾。雅操幽姿,不怕无人采,堪纫佩,灵均千载,九畹遗芳在。”明布衣诗人何白在著述之余,还画有《墨兰图》,至今被温州博物馆珍藏。在民间,古代乐清的桥梁、墙壁、屋檐、家具、窗户等上面常雕刻有兰花的图案。由此可见,乐清栽培兰花已有悠久的历史。

兰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叶姿清雅潇洒,碧叶修长,风韵清丽脱俗;花形变化无穷,花姿婀娜,亭亭玉立,临风摇曳,俯仰自如,绚丽多姿。兰花,有着素而不妖的花朵,宜人的花容,娟秀素雅,幽香清远,馥郁袭人,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兰生于幽谷空山,与野艾杂草同生,不居显位,不争地盘,高风亮节,历来被推为“谦谦君子”“花中君子”“君子之花”。兰花之香,飘飘忽忽,若有若无,能使人心旷神怡,在劳思中吸一口兰气,便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所以,兰花自古就被誉为“香祖”“国香”“王者香”和“天下第一香”,是世界上任何花香都无法比拟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兰花的品种和花色越来越丰富。嫩绿与洁白,象征着清雅纯洁与超凡脱俗;金黄、红、紫等,寓意富丽堂皇与高贵吉祥。但无论何种花色都共同体现了一个“清”的本质,素净的清雅,淡黄的清丽,红紫的清艳……都显出玉肌翠骨、纯朴雅丽,各种色彩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国古代赏兰,主要是欣赏兰花的清雅淡素。由于兰花幽香清远,素洁脱俗,“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雪变色”的特质,所以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并获得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赞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和画作。

我国历代文人墨客对兰花的品赏,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兰文化,兰花丰富的内涵凝聚了广大爱兰者的精神寄托。我敢说,古今中外,没有哪一种观赏植物,会像兰花一样有如此多的历代诗家为她而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兰花的灵性促使诗人的灵感非歌不可?抑或是诗人的情界使兰花千古扬名?其实,兰花如诗、是诗。诗人品兰、如兰。兰有名品,人有人品,诗人有诗品。也许这才是人们喜爱兰花的真谛。

雁荡素在乐清市现已发展到8万多苗,2007年9月,温州市林业局、温州市兰花协会将雁荡素定为“敬师花”,在每年的教师节赠送给全市的优秀教师,以感谢诲人不倦德馨如兰的辛勤园丁。


来源:温州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OO 求片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