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多位很会写诗的名将 在江心屿留下雄壮豪放的佳作
发表于2022-03-24 13:41:10  浏览量:240
收藏
点赞(0

  雁荡山观音洞内的杨宗业诗碑

  江心雪景 郑高华摄

  清代张宝琳编的《永嘉县志》 记载了邱一龙的生平

  万达甫《皆非集》

  卓公亭 王瓅摄

  江心屿是一座诗之岛,是历代文人心中的胜地。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都为江心屿赋诗吟咏,留存至今的诗作不啻千首。

  但写诗从来不是文人的专属技能,《孤屿志》等古籍中收录了不少武官、武将题咏江心的诗作。

  文能诗词歌赋,武能带兵打仗。本期就来聊聊这些文武双全的名将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一腔热血和情怀。

  杨宗业

  孤屿水心安

  银花拍四滩

  杨宗业,明朝山西永济人。他的名字与北宋“杨家将”中的杨业、杨宗保相似。更巧的是,他跟“杨家将”一样,都是保家卫国的将士。

  明万历年间,总兵官杨宗业曾奉命巡视浙江沿海。他到浙江时,距离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定倭寇已过去四十余年。倭患初平,但海风未宁,戚继光身负重任。

  万历三十七年(1609),杨宗业巡海时路过江心屿,题写了“己酉岁巡海登寺,视瓯形胜”的记事碑,末署“虞都鸣蔗杨宗业题。”

  己酉岁巡海登寺视瓯形胜

  杨宗业

  孤屿水心安,银花拍四滩。

  塔高擎日月,石壮镇乾坤。

  万载苍松寺,当年白鹿坛。

  凭探山蜃净,在在巩朝端。

  雁荡山也有两块杨宗业的诗碑,一块在龙鼻洞内,诗曰:“游过千溪百叠山,洞开龙鼻水潺潺。非自山灵留一孔,九秋久旱作甘泉。”,末署:“大将军虞都杨宗业,观兵海上历四口,登瓯之雁宕,留题龙鼻,时戊申岁也。东海回道士书。”

  另一块诗碑在观音洞内,诗碑碑文:“按剑徐行过雁山,千形万状异长安。心存画象恭明主,一臂东南静海天。臣杨宗业巡海口此山谨题。”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清兵破抚顺,明将杨镐四路兵败,京师大震。于是,杨宗业被任命为“援辽总兵官”,领兵至辽东抵御清兵。不幸的是,天启元年(1621)清兵攻陷沈阳,在沈阳保卫战中,杨宗业父子战死沙场。

  邱一龙

  一天雪意云连海

  两岸梅花春渡江

  温州,温润之州,少有见雪,提到雪的诗作也是寥寥无几。清代陈舜咨编的《孤屿志》中,收录了一首邱一龙作的《江心对雪》。

  邱一龙(也作丘一龙),字羲瑞,号雨川,嘉靖、万历年间任金乡卫沙园所百户。邱一龙是世袭武官,但他对自己的职务十分厌烦,一心向往风流洒脱的文士生涯。

  他在当时颇有诗名,姜准《岐海琐谈》里记载了一则他在江心赏雪的趣事。

  沙园所百夫长丘一龙谙星命,工诗。龚春所兵宪渡江心阅水操,丘从行。其日微雪,谕令即景赋诗。丘云:

  百里潮平塔影双,罗浮飞翠上油幢。

  一天雪意云连海,两岸梅花春渡江。

  伏水蛟龙听号令,避寒鸥鹭倚船窗。

  漫言此日擒元济,九首天吴亦就降。

  赋毕上呈,龚曰:“诗虽佳,第志气卑微,不能自振耳。”人服其知言。

  龚春所,即龚大器,万历初年任温处兵巡道,是统领温州和处州两府事务的最高军政长官。龚大器在江心检阅水军时,下起了小雪。邱一龙作为卫所武官,却得到了一个“即景赋诗”的额外任务。

  龚大器称这首诗为佳作,却说邱一龙本人“志气卑微”,显然有点看不起他的意思。龚大器是进士出身的文官,丘一龙则是世袭武官。明代除了开国之初,其余时期文官的地位远在武官之上。尽管邱一龙一心想进文人的圈子,但是不管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被文官轻鄙的命运。邱一龙也因此没有得到重用。

  万达甫

  古刹开奇胜

  群峰四望遥

  万达甫(1531—1603),字仲章,鄞县人。万达甫出自宁波的武将世家——鄞县万氏。

  鄞县万氏的始祖万斌曾追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军功,最后壮烈殉国。他的儿子万钟承袭父职,屡从征讨,被授宁波卫指挥佥事,子孙世袭。

  万氏因军功起家,造就了满门忠烈,但他们从来不是草莽武夫。万达甫的父亲万表(1498—1556)曾在武举会试中上榜,成为万氏家族史上第一位考取进士身份的武人。王阳明曾在余姚讲学,万表虽未受教于王阳明门下,但与罗洪先、钱德洪、唐顺之等阳明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交游往来。

  受父亲的影响,万达甫不仅继承了家族武职,历官至广东督理海防参将,还从一代辞宗唐顺之学诗,颇得其真传。

  万达甫致仕之后,与文人焦竑有唱和往来,共同组建诗社。万达甫有诗集《皆非集》传世,他与焦竑都有吟诵江心的佳作。

  游江心寺

  万达甫

  古刹开奇胜,群峰四望遥。

  帆墙浮浩荡,尘阁起岧嵬。

  清磬龙听法,空堦月送潮。

  衰年还浪迹,犹得一停桡。

  江中孤屿别潘去华

  焦竑

  孤屿维舟欲放难,他乡去住共悲欢。

  一尊梦断江天雨,八月人归海峤寒。

  肝胆自知从客尽,鬓毛偏觉傍秋残。

  徘徊剩有游仙意,怅望严陵七里滩。

  林梦龙

  兵入金川事已非

  孤臣殉国泪沾衣

  清初,浙南地区有一支以农民为主力的白头军,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对清朝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斗争。永嘉罗浮人林梦龙就是起事者之一。

  林梦龙(1608—1648),字言臣,号纫斋,明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人。

  崇祯十七年(1644),大明京师被攻破。次年,唐王在福州称帝,林梦龙任内府中书舍人,甚得唐王赏识。清顺治三年(1646),唐王败亡,林梦龙回乡讲学。

  次年,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中藻在福宁(今福建霞浦县)举义,旋退驻福安,邀请林梦龙起兵共同抗清。为招募义兵、组建白头军,林梦龙变卖家产,配合刘中藻转战浙闽交界地区。顺治五年(1648)十月,林梦龙牺牲,年仅41岁。他的长子兆茞于次年四月福安城陷时战死,年仅18岁。

  林梦龙善诗文,《东瓯诗存》中有他的《过江心卓忠贞祠》。卓敬是今瑞安卓岙人,靖难之役后因不愿改事明成祖朱棣而惨遭杀害。林梦龙借卓敬宁死不屈的事迹,表达自己不仕二姓的决心。

  过江心卓忠贞祠

  林梦龙

  兵入金川事已非,孤臣殉国泪沾衣。

  攀龙何取从鱼服,逐燕空令上帝畿。

  湛族甘心全劲节,徒留遗疏识先机。

  荒祠寂寂扃江浒,古树离迷黯夕晖。

  国家安定时,他们恪尽职守,守护一方安宁。民族危亡时,他们临危授命,不惧生死。他们的到来,为江心增添了一股浩然正气!

温都记者 连佳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OO 求片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