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旧时光里的风雅 古时饮酒赋诗首选江心屿
发表于2022-10-14 13:59:17  浏览量:118
收藏
点赞(0

  林石画像

  章纶像 周方德作

  温纯《同胡藩参蔡宪使集永嘉江心寺》

  刘芳誉《中秋饮江心寺张太衡携尊夜渡同酌王季中以有他宴不果来》

  金锡教《立秋日车别驾招饮江心观塔灯至夜尽得楼宇》

  宋高宗教令

  宋高宗曾经驻跸江心屿,今江心寺有“高宗道场”碑

  古代文人喜宴集,常邀三五好友,寻一方清净地,共饮一壶美酒,坐而论道,泼墨挥毫。

  江心屿如一盆天然盆栽,横卧江中,瓯江水将孤屿隔绝在尘世喧哗之外。于是,江心成了古人游乐宴饮的最佳去处。

  在《孤屿志》等古籍中,收录了多首江心宴饮诗,宴集的主人大多为温州地方官员。他们邀请当地的文人赴宴,齐聚江心,诗酒唱和,谈文论道,尽显风雅。

  天气渐凉,正是出游好时节。本期《孤屿志》,我们来聊聊江心宴饮那些事儿,体验古代文人的宴集喜乐。

  交游喜共星车饮

  主道来逢郡将贤

  宋元丰初年,温州知州石牧之在江心屿的清暑阁召集了一场宴集,邀请孙昌龄、林介夫等官员和士人会饮。

  北宋时期,江心屿还是两座孤岛,东岛有普寂禅院及东塔,西岛有净信禅院及西塔,清暑阁可能位于其中一院。宴集中还有和尚在场,并请求与会诸人留题姓名。孙昌龄有《清暑阁会林介夫》诗流传至今。

  清暑阁会林介夫

  孙昌龄

  一别东嘉已七年,

  白头重访旧林泉。

  交游喜共星车饮,

  主道来逢郡将贤。

  单骑远驰中禁使,

  清谈分坐隐居仙。

  高僧起乞题名版,

  异日留为野老传。

  孙昌龄,北宋熙宁五年(1072)任温州知州。《岐海琐谈》中有一段关于他的记载,“绿野桥,去来福门外半里,孙守昌龄因产双莲,改名‘双莲桥’”。元丰初年,他任两浙提点刑狱时,再至温州,受邀参加了这次的宴集。

  林介夫(1004-1101),名石,瑞安人,世称“塘岙先生”。他少有志操,刻意经籍,沉潜诸子百家,涵养道德伦理之学。他钻研《春秋》,在家乡授徒讲学,从事学术活动,开创了永嘉之学的先河,与王开祖、丁昌期被合尊为“皇祐三先生”。

  林石与石牧之、孙昌龄的身份不同,只是一介布衣,但当时的官员对林石十分敬重。明弘治《温州府志》在对林石的记载中称:“邑官初至,率上谒执弟子礼。”这次宴集的召集者温州知州石牧之,即诗中所称的 “郡将”,他与监司孙昌龄都曾拜访过林石。孙昌龄在诗中称林石为“隐居仙”,是十分贴切的。

  温州通判赵屼、瑞安县令朱素也曾邀请林石同游山水,所至唱和,有《三游集》,但今已佚,仅有少数诗留存下来。

  梅雨潭忆旧游

  林石

  去夏曾同潭上游,

  荫松坐石濯清流。

  论文声杂飞泉响,

  诂道心齐邃谷幽。

  盛暑忽思寻旧好,

  烦襟顿觉似新秋,

  也知人世多余暇,

  能更重为胜赏不?

  藩侯宴我同来此

  落日亭前忆谢公

  文官好风雅,但武官中也有能附庸风雅操笔挥墨之人。明代名臣章纶有一首《陈都阃招饮江心》诗,记录了浙江都指挥佥事陈文组织的一次宴会。

  陈都阃招饮江心

  章纶

  孤屿嶙峋耸境中,

  红尘无路可能通。

  一川砥柱横沧海,

  两塔凌空映彩虹。

  莲座装成金碧地,

  蓬壶现出水晶宫。

  藩侯宴我同来此,

  落日亭前忆谢公。

  陈文(1420-1494),字彦章,号朴庵,浙江长兴人,官温州卫指挥同知。景泰年间,平瑞安、处州乱有功,擢昭勇将军浙江都指挥佥事。明成化二年(1466),总督两浙漕运。

  陈文“虽居武职,俨若一儒生”,他是最早有诗集的温州卫所诗人,著有《朴庵归休稿》数卷。陈文是一名儒将,在杭州与士大夫徜徉湖山,诗酒优游,结社为归荣会。弘治四年(1491),回温就养,诗酒娱逸,安度晚年。陈文的诗集已经遗失了,幸运的是,他为江心寺写的诗留下来了。

  江心寺

  陈文

  梵王宫殿浸玻瓈,

  此日重游思欲迷。

  焦石不随潮上下,

  浮屠分压寺东西。

  一天风景开图画,

  千古江山入品题。

  顿觉此身超万象,

  斗城回首夕阳低。

  这次宴饮的参与者章纶(1413—1483)也是一位才华横溢之人。年少嗜学,昼夜诵读不倦,21岁时被温州知府何文渊选中,带到温州府学重点培养。明正统四年(1439)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章纶历经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四十年的宦海生涯漫长而又坎坷,因生性亢直,不为当事者所喜,任侍郎二十年未升迁。成化十二年(1476)辞官回乡,优游林泉,以诗书自娱。次年,在家乡南阁办学,筑藏书楼。

  明晚期江心多宴饮

  明代后期,士人群体中宴饮之风盛行,江心屿上的文酒游宴明显增多,且多由地方官员招集。

  浙江巡抚温纯与温处分守道胡定、分巡道蔡廷臣等人宴集江心寺。

  同胡藩参蔡宪使

  集永嘉江心寺

  温纯

  绀宇空悬面面低,

  观风聊此一攀跻。

  闲横双眼扶桑尽,

  细话三生弱水迷。

  独立潮头天上下,

  平临塔影月东西。

  经行处处堪垂泪,

  敢道波澄静皷鼙。

  温州知府刘芳誉,于中秋佳节邀张汝纪(号太衡)、王光美(字季中)等人夜宴江心,但王光美因有事没参加。

  中秋饮江心寺张太衡携尊

  夜渡同酌

  王季中以有他宴不果来

  刘芳誉

  梵宇崔嵬向斗开,

  千峰簇出一蓬莱。

  海门潮涌波翻雪,

  月窟光生玉作台。

  与似庾楼原不浅,

  槎同汉使况初廻。

  隔江隐隐谁家笛,

  疑是吹笙子晋来。

  任温州府通判的车登云,立秋日招金锡敦等人宴饮,在江心观赏塔灯。

  立秋日车别驾招饮江心

  观塔灯至夜尽得楼宇

  金锡敦

  中天佇立梵宫幽,

  夜色江声接郡楼。

  潮势怒连双塔起,

  灯光寒逐乱星流。

  千山欲曙还疑月,

  一叶惊飞始觉秋。

  总为追陪成往事,

  教人深羡谢公游。

  江心寺曾禁止酒肉入内

  地方长官们招集宴饮时,大多选择在江心寺。但在南宋时期,朝廷却发文不许官员“安下”,禁止酒肉进入江心寺。

  原来,宋高宗赵构收到温州知州程迈呈上来的奏疏,程迈说,温州的龙翔兴庆禅寺封圣旨合而为一,还有皇帝派来的住持,建造佛寺,安奉“御书”。龙翔兴庆禅寺和其他普通的寺庙不一样,曾经是皇帝驻跸歇泊的地方,希望皇帝下旨禁止官员入住和禁止酒肉入寺。也许是当时有很多官员和游客自带酒肉,借寺庙之地举行宴会,当地官员想管也有心无力。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正月二十日,宋高宗敕令,“勅不许官员安下禁止酒肉入寺速牒出榜”。

  其实早在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就为江心寺发布了禁令。二月十七日,此时宋高宗已经离开江心屿,住在了温州城内,但他不允许今后有官员入住龙翔禅院。于是发布了一道敕令:“江心龙翔禅院为曾圣驾在彼歇泊,今后更不令诸官司及官员诸色人帖占安下。”

  在江心饮酒赋诗,无疑是温州文人的一大乐事。吟诗会友,畅饮美酒,何其乐哉!  

温都记者 连佳佳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OO 求片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