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淡溪,走近王十朋和他的湖边庄
发表于2021-08-12 13:40:48  浏览量:15
收藏
点赞(0

8月6日,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王十朋逝世850周年忌日。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出生于乐清左原梅溪村(今属淡溪镇)一个寒素的士人家庭。王十朋青少年时代,正当中国历史发生大动乱之时,外忧内患,使一介书生的他痛心疾首,立志报效国家。他曾数入太学,绍兴二十七年(1157)四十六岁时始中进士,在廷对中,日盈万言,指陈时弊,条分对策,高宗亲笔在试卷上写下评语:“经学淹通,议论醇正,可作第一人。”即点中状元。他是温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王十朋做过京官,当过太子的老师(太子詹事),也长期做过地方官,最终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关于王十朋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今天,带大家一起了解他与湖边庄的故事。

《题湖边庄》

十里青山荫碧湖,湖边风物画难如。

夕阳茅舍客沽酒,明月小桥人钓鱼。

旧卜草堂临水竹,来寻野叟问耕锄。

他年待挂衣冠后,乘兴扁舟取次居。

这首题为《题湖边庄》的七律是王十朋诗歌作品中的名篇,被《宋诗别裁集》等多种选本选收,现在互联网上也常有人提到这首诗,足见它之受人喜爱。前人编王十朋诗文集,诗集部分系编年体,此诗被编入卷一,列为第十二题,前面有作于绍兴元年的作品,后面一首《湖边怀刘谦仲》作于绍兴二年,可知他写《题湖边庄》时才二十岁或二十一岁。


诗题中“湖边庄”三字,分开来说,“湖”指左湖,左原湖的省称;“湖边”为村名;“庄”即此诗中所说的“草堂”,“湖边庄”即“湖边草堂”

王十朋公园

道光乐清县志》“梅溪……源出左原诸山,东流为杨溪,溪口为左湖。


湖畔有村,村即名“湖边”。隔湖还有个小村,因在左湖之南,故名“湖南”。我们现在去湖边村看那一衣带水,怎么也找不到“十里青山荫碧湖”的感觉,古时候不一样,人家少,水域面积要比现在大得多,像个湖。山好水也好,“湖山蓝黛青,湖水琉璃碧”,草堂建在湖边,天天可以面对美景。草堂不一定真是稻草、茅草盖的,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见风操高雅。“旧卜草堂临水竹”,从“旧卜”二字,可知湖边草堂建已有年,该是王十朋的祖、父辈经始的。


王家世居梅溪,为何要在十里外的湖边构屋?想来只为爱此湖山静好,建个别墅,常来住住。湖边有王家亲戚,又多读书之人,在此可得友朋之乐和切磋之益。王十朋少年时曾在鹿岩书塾跟名儒潘翼先生读书,后来到县城金溪师从林师禹,得空也常来此处流连。他还在此地留有墨迹:左湖南边有湖南山,山北有桂屿,在一块巨石上镌有“桂岩”二字,旧乐清县志说“俗传王十朋所书”。字是楷书,遒劲端严。


清嘉庆时湖边诗人林鸣球有诗《桂岩怀古》云:“桂生岩岫本潇洒,尤爱桂岩二字题。折桂年年人迹到,阿谁声价似梅溪?”一九九六年乐清文物部门复查文物时发现了该摩崖落款:“建炎三年秋王十朋。”可证这二字的确是王十朋所书。建炎三年王十朋十八岁,才十八岁便已有此不凡笔力,作此擘窠大字,令人赞叹。


写《题湖边庄》时稍迟几年,其时王十朋已在金溪学馆就读,正满怀信心向科举目标冲刺,心里却忘不了这一泓碧水和湖上的明月小桥,以及可以教他学稼的淳朴老农。“他年待挂衣冠后,乘兴扁舟取次居”,王十朋心里打算,待将来功名有成,出去做一番事业后再回这里定居,从容消受这无边风月。


在湖边村,王十朋认识了一个叫刘光的人,并与他结成了忘年交。刘光字谦仲,四川万州南浦人,寓居乐清,生于宋神宗元丰四五年间,比王十朋年长三十多岁。王十朋在五古《次韵刘谦仲见寄》中记述了与刘光相识的经过:

 

湖山蓝黛青,湖水琉璃碧。我时湖边游,山水正秋色。诗翁偶乘兴,来作湖边客。谈锋两初交,意气已相得。诗坛予与盟,文会公为伯。豪词肆滂沛,淡语入幽寂。心匠巧雕斫,物态穷搜觅。壮哉五言城,卓尔万仞壁。……

 

两人偶在湖边相遇,因意气相投而成莫逆之交。刘光组织诗社、文会,王十朋欣然参加。刘光极富才气,无论豪词淡语,皆臻妙境,作诗尤善五言,王十朋称其为“五言干城”。但这个人个性太强,不能谐俗,文场又不顺利,因此穷愁潦倒一生。王十朋在同诗中以耿介倔强而清寒终生的唐诗人孟郊喻刘光,寄以深切的同情:

 

惜哉不遇时,岂为臧仓隔。儒冠五十年,世路疲行役。操矛赴文场,战艺辄败北。书剑两无成,泥涂困踪迹。龙钟似东野,穷愁搅怀臆。空吟三百篇,高视古无敌。

 

绍兴二年秋,刘光病逝于横阳,王十朋闻讣时正在湖边庄,作七律《湖边怀刘谦仲》寄托哀思:

 

湖山如画水如蓝,杖屦湖边酒半酣。

往事萧条谁共说,旧游零落我何堪。

炎凉世态从他变,生死交情只自谙。

诗客有魂招不得,秋风依旧满江南。

 

王十朋哭了一场,想为死去的忘年好友做点什么,遂将自己搜集到的刘光的诗作编成一集,题为《南浦老人诗集》,并饱含感情作了一篇序。他在诗序里回忆道,刘翁久寓乐清,乡人因其年老,都叫他“老刘”。自己出生晚,不及见刘翁壮年时情景,但听乡人们说:“翁昔年豪气可掬,常坐屈辈行,直出其上,有不可其意,辄以气排之。尤简世俗辈,视之若无人。性嗜酒,不治生事,晚年偃蹇不遇,家贫无资,饘粥是累,东役西驰,有寒酸可怜态,前日之气使然也。子不见去时得一醉,扬眉瞬目,高谈雄辩,尚有壮年之风。”刘翁虽老,依然吟诗不辍,经常一天作好几首,皆信口而成,不加修改锤炼,而有自然气象,只是随作随丢,不甚顾惜。收在这本诗集里的作品,都是他的近作——其中有数十首是刘翁生前亲笔抄给自己的,总数也仅得他晚年之作的十分之一二。


因游湖边,使这位不幸的老诗人与日后的状元、名臣结缘,并由此留名,使后人知其生平崖略,也算老人不幸中之大幸。


王十朋诗集中与湖边庄有关的作品,除上面引录的几首外,还有七绝二题四首作于三十八岁时。《后七夕二夜同梦龄宿湖边庄》之一云:

 

无用乾坤一腐儒,年来踪迹转崎岖。

身名未就耕桑废,何日投闲老此湖?

 

另一组题为《次夜予宿湖南,梦龄犹在别业,再和前韵寄之》,也是两首七绝,其一云:


家世衣冠误袭儒,年几四十尚嵚岖。

营营世事何时了,乞取湖边作鉴湖。


其时王十朋已入中年,二十年的科举之路坎坷不平,功名和耕桑两废,心情已大不同于十八年前写《题湖边庄》之时。但他是个用世心很强的人,始终不放弃入仕报国之愿,一如当初,想等做一番事业之后再来湖边,“乘兴扁舟取次居”,那时左湖便成为他的“鉴湖”。


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乞祠家居的王十朋作《左原诗三十二首》,尽写左原三十二处名胜,其《左湖》一首云:

 

渔樵欸乃日相呼,舟楫生涯在画图。

我与渔樵同隐逸,不须乞作自家湖。

 

这是王十朋最后一首写左湖的诗,其时他五十一岁,心境与前又大不相同。状元早中过了,在仕途已有四五年,自去年五月请祠去国,至今已快一年,不觉间竟以隐逸自居。但不久朝廷即召他回京履新,嗣后又是饶、夔、湖、泉四郡知州,东西南北连轴转,再无安闲时候,至六十岁才以衰病之身蒙允致仕,挂冠还乡,不久即病逝于左原故里。“乘兴扁舟取次居”终成虚愿。


参考文献 《王十朋与湖边庄》 作者:许宗斌文中图片由梁琳拍摄

来源:箫台清音   乐清文旅体资讯

十里青山荫碧湖,湖边风物画难如。夕阳茅舍客沽酒,明月小桥人钓鱼。旧卜草堂临水竹,来寻野叟问耕锄。他年待挂衣冠后,乘兴扁舟取次居。

这首题为《题湖边庄》的七律是王十朋诗歌作品中的名篇,被《宋诗别裁集》等多种选本选收,现在互联网上也常有人提到这首诗,足见它之受人喜爱。前人编王十朋诗文集,诗集部分系编年体,此诗被编入卷一,列为第十二题,前面有作于绍兴元年的作品,后面一首《湖边怀刘谦仲》作于绍兴二年,可知他写《题湖边庄》时才二十岁或二十一岁。


诗题中“湖边庄”三字,分开来说,“湖”指左湖,左原湖的省称;“湖边”为村名;“庄”即此诗中所说的“草堂”,“湖边庄”即“湖边草堂”

王十朋公园

道光乐清县志》“梅溪……源出左原诸山,东流为杨溪,溪口为左湖。


湖畔有村,村即名“湖边”。隔湖还有个小村,因在左湖之南,故名“湖南”。我们现在去湖边村看那一衣带水,怎么也找不到“十里青山荫碧湖”的感觉,古时候不一样,人家少,水域面积要比现在大得多,像个湖。山好水也好,“湖山蓝黛青,湖水琉璃碧”,草堂建在湖边,天天可以面对美景。草堂不一定真是稻草、茅草盖的,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见风操高雅。“旧卜草堂临水竹”,从“旧卜”二字,可知湖边草堂建已有年,该是王十朋的祖、父辈经始的。


王家世居梅溪,为何要在十里外的湖边构屋?想来只为爱此湖山静好,建个别墅,常来住住。湖边有王家亲戚,又多读书之人,在此可得友朋之乐和切磋之益。王十朋少年时曾在鹿岩书塾跟名儒潘翼先生读书,后来到县城金溪师从林师禹,得空也常来此处流连。他还在此地留有墨迹:左湖南边有湖南山,山北有桂屿,在一块巨石上镌有“桂岩”二字,旧乐清县志说“俗传王十朋所书”。字是楷书,遒劲端严。


清嘉庆时湖边诗人林鸣球有诗《桂岩怀古》云:“桂生岩岫本潇洒,尤爱桂岩二字题。折桂年年人迹到,阿谁声价似梅溪?”一九九六年乐清文物部门复查文物时发现了该摩崖落款:“建炎三年秋王十朋。”可证这二字的确是王十朋所书。建炎三年王十朋十八岁,才十八岁便已有此不凡笔力,作此擘窠大字,令人赞叹。


写《题湖边庄》时稍迟几年,其时王十朋已在金溪学馆就读,正满怀信心向科举目标冲刺,心里却忘不了这一泓碧水和湖上的明月小桥,以及可以教他学稼的淳朴老农。“他年待挂衣冠后,乘兴扁舟取次居”,王十朋心里打算,待将来功名有成,出去做一番事业后再回这里定居,从容消受这无边风月。


在湖边村,王十朋认识了一个叫刘光的人,并与他结成了忘年交。刘光字谦仲,四川万州南浦人,寓居乐清,生于宋神宗元丰四五年间,比王十朋年长三十多岁。王十朋在五古《次韵刘谦仲见寄》中记述了与刘光相识的经过:

 

湖山蓝黛青,湖水琉璃碧。我时湖边游,山水正秋色。诗翁偶乘兴,来作湖边客。谈锋两初交,意气已相得。诗坛予与盟,文会公为伯。豪词肆滂沛,淡语入幽寂。心匠巧雕斫,物态穷搜觅。壮哉五言城,卓尔万仞壁。……

 

两人偶在湖边相遇,因意气相投而成莫逆之交。刘光组织诗社、文会,王十朋欣然参加。刘光极富才气,无论豪词淡语,皆臻妙境,作诗尤善五言,王十朋称其为“五言干城”。但这个人个性太强,不能谐俗,文场又不顺利,因此穷愁潦倒一生。王十朋在同诗中以耿介倔强而清寒终生的唐诗人孟郊喻刘光,寄以深切的同情:

 

惜哉不遇时,岂为臧仓隔。儒冠五十年,世路疲行役。操矛赴文场,战艺辄败北。书剑两无成,泥涂困踪迹。龙钟似东野,穷愁搅怀臆。空吟三百篇,高视古无敌。

 

绍兴二年秋,刘光病逝于横阳,王十朋闻讣时正在湖边庄,作七律《湖边怀刘谦仲》寄托哀思:

 

湖山如画水如蓝,杖屦湖边酒半酣。

往事萧条谁共说,旧游零落我何堪。

炎凉世态从他变,生死交情只自谙。

诗客有魂招不得,秋风依旧满江南。

 

王十朋哭了一场,想为死去的忘年好友做点什么,遂将自己搜集到的刘光的诗作编成一集,题为《南浦老人诗集》,并饱含感情作了一篇序。他在诗序里回忆道,刘翁久寓乐清,乡人因其年老,都叫他“老刘”。自己出生晚,不及见刘翁壮年时情景,但听乡人们说:“翁昔年豪气可掬,常坐屈辈行,直出其上,有不可其意,辄以气排之。尤简世俗辈,视之若无人。性嗜酒,不治生事,晚年偃蹇不遇,家贫无资,饘粥是累,东役西驰,有寒酸可怜态,前日之气使然也。子不见去时得一醉,扬眉瞬目,高谈雄辩,尚有壮年之风。”刘翁虽老,依然吟诗不辍,经常一天作好几首,皆信口而成,不加修改锤炼,而有自然气象,只是随作随丢,不甚顾惜。收在这本诗集里的作品,都是他的近作——其中有数十首是刘翁生前亲笔抄给自己的,总数也仅得他晚年之作的十分之一二。


因游湖边,使这位不幸的老诗人与日后的状元、名臣结缘,并由此留名,使后人知其生平崖略,也算老人不幸中之大幸。


王十朋诗集中与湖边庄有关的作品,除上面引录的几首外,还有七绝二题四首作于三十八岁时。《后七夕二夜同梦龄宿湖边庄》之一云:

 

无用乾坤一腐儒,年来踪迹转崎岖。

身名未就耕桑废,何日投闲老此湖?

 

另一组题为《次夜予宿湖南,梦龄犹在别业,再和前韵寄之》,也是两首七绝,其一云:


家世衣冠误袭儒,年几四十尚嵚岖。

营营世事何时了,乞取湖边作鉴湖。


其时王十朋已入中年,二十年的科举之路坎坷不平,功名和耕桑两废,心情已大不同于十八年前写《题湖边庄》之时。但他是个用世心很强的人,始终不放弃入仕报国之愿,一如当初,想等做一番事业之后再来湖边,“乘兴扁舟取次居”,那时左湖便成为他的“鉴湖”。


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乞祠家居的王十朋作《左原诗三十二首》,尽写左原三十二处名胜,其《左湖》一首云:

 

渔樵欸乃日相呼,舟楫生涯在画图。

我与渔樵同隐逸,不须乞作自家湖。

 

这是王十朋最后一首写左湖的诗,其时他五十一岁,心境与前又大不相同。状元早中过了,在仕途已有四五年,自去年五月请祠去国,至今已快一年,不觉间竟以隐逸自居。但不久朝廷即召他回京履新,嗣后又是饶、夔、湖、泉四郡知州,东西南北连轴转,再无安闲时候,至六十岁才以衰病之身蒙允致仕,挂冠还乡,不久即病逝于左原故里。“乘兴扁舟取次居”终成虚愿。


参考文献 《王十朋与湖边庄》 作者:许宗斌文中图片由梁琳拍摄

来源:箫台清音   乐清文旅体资讯

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OO 求片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