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乐清 | 龙西有个“小华山”,可上览风光下探幽谷,走起!
发表于2022-01-15 14:11:49  浏览量:26
收藏
点赞(0
1.jpg


龙鳞谷,路幽难寻,人迹罕至。
其间奇峰罗列,碧湖悬顶,深谷翠竹,谷风似龙吟,碎崖如龙鳞。

龙鳞谷是一处尚未开发完全的小景点,入口位于龙西乡卓龙线靠近飞拉达一侧,地图虽未明显标注,但来往龙西时,龙鳞谷三字路牌十分引人注目。

  将车停靠在飞拉达停车场,沿龙鳞谷路牌一侧的山路上行。起初青石小路极为狭窄,仅能容纳一人通过,行来不过5分钟,两侧柴草逐渐加深,且雨后的山路湿滑,山路就更为崎岖难行。同行的山民介绍:“这条路的终点为玉陈庵水库,全程约30分钟,前面路难走,后面会好一些。”

2.jpg

继续上行,走过湿滑石阶,龙鳞谷模糊的模样渐渐出现在面前。右手侧的幽深溪谷便是龙鳞谷所在,在谷内翠竹参天掩映下,站在山道上无法看到龙鳞谷底的丝毫风光,唯有下谷才能一睹。“龙鳞谷的入口在这里,但需要绳子放下去,才能下到谷底,我们返程时再来。”带路山民腰间挎着一卷长绳,路过龙鳞谷入口时说。

3.jpg

这段山路有一半都是沿山壁而行,行至龙鳞谷正上方,山民停下了脚步,介绍起了此处所能看到的奇峰和怪石。抬首右望,为龙西当地人口中所言石尼姑,回首山路正前方一处独出圆融山峰,与其遥遥相对,山民称之为和尚对尼姑。颔首下视山路一侧,狮岩印在左侧岩壁上,狮眸、狮鼻、狮嘴及一圈狮鬃毛惟妙惟肖。就在所站立的地方的左侧,一侧平坦的巨型岩壁上均匀的打着方格,如人工雕琢一般。“我的农田在龙鳞谷的上方,种植的是番薯等,我们一般都在山上将其切成条状放在这块天然岩石上翻晒,晒干水分后轻一些了再挑下山。”山民介绍。

4.jpg

走过晒岩,距离终点就不远了。在龙鳞谷的上游,有数个大小不一的龙潭相缀,上下游的分水岭便在晒岩一侧的小瀑布,据了解,自从龙鳞谷所在村在此处接了水管后,龙鳞谷瀑布便断流了,只在雨量很大的时候才能再现飞瀑美景。再往上行走不远,山民口中所说的小华山和一抹淡淡的碧蓝色便展露在眼前。

5.jpg

“这里,就是玉陈庵水库,最近发现的那块清代石碑,便是在这。”山路的终点,是一处水泥制水库小坝,站在小坝上,山民介绍道。小坝不过一米余宽,站在其上,眼前,山顶翠湖如一块美玉般铺陈开来,面积不大,却玲珑有致。玉陈庵水库,以庵堂为名,据山民介绍,沿左侧山路行去不远处,曾有一处数百年历史的古老庵堂,名为玉陈庵,由于木质建筑结构腐朽毁坏,已坍塌不复存在,但这处小湖却续其之名存留于世。耳畔听着山民的介绍,恰有轻风拂过湖面,湖面漾起了绿色的波纹,而那玉陈庵的诵经声似乎也重新回荡在茫茫山间。

  若说玉陈庵水库为美玉,那这群山便似珠链,站在小坝上仰望,群山绕湖而立,如千里画屏在眼前展开。“这是虎岩,像不像一只卧虎;这是双鼻洞,有一处已经被树木遮挡了;石和尚的上方,便是小华山。”在山民介绍中,画屏上的美景被一一指出,奇峰怪石都有了故事。

6.jpg

看山看水,后看碑。那块近日名动乐清的清代石碑位于玉陈庵水库的右侧,被用于连接山路两端,成了一座小石桥。石碑字迹模糊,值得庆幸的是其大致保存完好,想必若不是因为作为石桥功能性的原因,此时石碑还不知埋在哪个土堆中,也不知何时能与人们相见。

7.jpg
清代石碑。

下山途中,过晒岩后,随山民沿下至龙鳞谷入口的小路下行。山民将随身携带的绳子往一旁的树上一绑,随其顺着绳子下至了谷底,真正意义上的龙鳞谷终于到了。

8.jpg
谷内风光。
9.jpg
10.jpg
清幽龙鳞谷。

龙鳞谷谷长不过百米,谷深约20米,谷内翠竹参天而立,一条溪痕由谷右侧穿过,崖壁岩石如龙鳞排列,其下如龙腹内卷,让人叹为观止。谷内,由于翠竹遮蔽,光线甚少能透入,更添一丝阴凉。“这里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以前夏天我常会约上几位好友下到这里乘凉,但现在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少了。”山民介绍。龙鳞谷以小瀑为首,以悬崖为终,今虽未见飞瀑落下,但留在岩壁上的水痕却仿佛仍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瀑声。回程,踏过翠竹下厚厚的笋壳,一阵阵轻脆的“喀嚓”回荡在寂静的龙鳞谷内。

温馨提示:
龙鳞谷景区尚未完全开发,部分路段湿滑难行,雨后请谨慎前往;下至龙鳞谷的山路十分艰险,无专业设备请勿前往。

来源: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宇统 文/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OO 求片留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