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近年来,温州本土文艺精品女子群舞《擂鼓声声迎归帆》、现代越剧《霞光》、谢灵运主题电影《永嘉太守·谢灵运》、国风歌曲《莫停舟》、摇滚版鼓词《瑞安谣》……从歌舞、越剧、电影,再到摇滚+鼓词,获得了不少的奖项,以及文化艺术发展基金等,还搭建了创作文艺精品的平台温州剧作中心、九山书会等。文艺精品不断出圈,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快了让本土文艺精品走出去的步伐。
这几年,为什么能打造出诸多深受群众喜爱、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我们首先想到的关键词便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温州文艺精品创作突出的几个“要”字,也是对以上几个关键字的诠释。要注重精神内核,着眼“可持续”,以“千年商港,幸福温州”为创作背景,灵活打造多种版本推广传播;要体现“最温州”,打造有温州辨识度、独具特色的作品,引起内外温州人的情感共鸣、文化共情;要彰显“厚重感”,以厚重的文化底蕴承载作品,兼顾时尚、轻盈、活泼,吸引不同群体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要注重“烟火气”,抓住温州元素和城市特质,引导和激励创作更多彰显温州辨识度的扛鼎之作。
搭建多个平台
培养文艺人才“生力军”
培养温州文艺人才“生力军”,要搭建多个平台,将多种发展资源向文化人才倾斜,吸引和用好一批艺术名家,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去年,温州成立了温州剧作中心。该中心是深入挖掘温州文化资源,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着力打造集素材整理、剧本策划、剧人孵化、创作管理、版权服务于一体的“剧创温州”综合服务平台。整个平台规划了六大功能板块,建立剧作中心“1+n+x”运营模式,即开设1个综合服务平台,打造N个“剧驻温州”文艺村,邀请x位“剧说温州”文艺使者;建立剧作中心“温州故事”素材库,在线展示温州故事、传播温州形象;建立“剧在温州”剧人社,邀请国家级、省、市级知名作家、评论员、研究员,系统内专职剧本创作、研究人员,行政主管部门相关人员组建剧人社;四是做好剧作中心孵化培育;加强剧作中心创作管理;强化剧作中心版权服务。
目前,拥有135名作家的温州网络作家协会对温州剧作中心也极度关注。温州剧作中心一位签约作家善水告诉记者:“温州网络作家协会的作品,会以授权的形式,将部分改编权授予温州剧作中心,也可直接参与剧作中心的编剧工作。近几年,我们网络作家协会很重视发展剧本杀和沉浸式文创,我有个初步的设想,通过剧作中心这个平台,结合九山书会去展现南戏文化之美,甚至可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大型户外沉浸式剧本体验方式。这个设想也是美好的愿望,希望能早日实现。”
另外一位温州剧作中心的签约作家陈酿也谈道:“我希望借助温州剧作中心这个平台,将我的书《廊桥梦密码》改编成其他的艺术形式,让温州非遗走向全世界。”
今年九山书会因为央视戏曲春晚成为温州文化热点名词,很多温州人均觉得可以将九山书会打造成南戏文化园,让其成为“全国戏曲朝圣地”,引进全国优秀的剧目来温展演,邀请全国的名角名家“唱响”南戏文化。这样既可以让温州市民看到全国名团名角名剧,也实现了南戏与各地戏曲的交融与传播。目前,温州市一些相关部门正在谋划南戏文化园的开发运营,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标,培育新品开发、精品驻演、戏剧节庆等新业态。
在永嘉也实施了艺术驻村计划,吸引了张如元等一批温籍文化艺术名家集聚“江南宋村”,为入驻名家开展学术文化研究和创作项目提供平台支撑,开展文化艺术展示、演出、培训、研学和游客体验等配套活动。
文艺创新不失“匠心”
反复推敲作品出精品
文艺作品《擂鼓声声迎归帆》是根据温州洞头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脚擂鼓”改编而创作。该作品从2018年开始前期的题材挖掘至2022年,经历了5年多时间,修改十余稿版本,获了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2018年浙江省群众舞蹈大赛金奖及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小型作品创作资助项目、2019年浙江省艺术发展基金等。
该作品的主创之一、舞蹈编导王鹏表示:女子群舞《擂鼓声声迎归帆》由群舞《脚擂鼓》版本修改升级而来,作品创作的初衷是将民俗文化与舞蹈艺术相结合,通过舞蹈表演形式,向观众展示非遗的魅力。演出几次之后,大家对“脚擂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助力洞头脚擂鼓成功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接下来,《脚擂鼓》还会以拍纪录片的形式,去讲述洞头脚擂鼓的故事。当然,我也很期待《擂鼓声声迎归帆》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甚至文创产品。
去年,现代越剧《霞光》亮相第十五届浙江省戏剧节,获得了兰花奖·新剧目大奖,也获得了浙江省2022年度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扶持。今年,《霞光》还要去全国各地进行多场巡演。为了让该剧“越”来越有看头,编剧陈秋吉近日还在一遍遍地修改剧本。譬如,如何增强该剧电影大片的既视感,如何为这个红色革命题材故事再平添几分诗意,凸显“霞光”的意象性和可视性。
除此之外,温州还推出了首部谢灵运主题电影《永嘉太守·谢灵运》,以及结合了永嘉昆曲非遗文化的国风歌曲《莫停舟》。《莫停舟》运用了戏文字词,让欣赏者身临其境,感受永嘉宋韵风雅。这个系列的另外两首《约客》《泛永嘉江》还在创作中。
文艺精品“出圈”
让传统艺术更时尚
最近,一首摇滚版鼓词《瑞安谣》在社交平台上出圈,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和温籍海外华侨的点赞。《瑞安谣》由潘丽丽作词,孙伊文、范继忠作曲、演唱。其实《瑞安谣》并不是范继忠和孙伊文的第一首摇滚鼓词,他们还创作过《鼓词与摇滚》《又唱新歌给党听》。范继忠说:“这三首中,《瑞安谣》是最典型的摇滚鼓词,是比较炸的硬摇滚。”
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温州市越剧院副院长叶绍安与温州鼓词艺术家陈忠达也玩过一次民乐+鼓词的形式,觉得还不过瘾。他们俩正商量筹备一场以千年鼓词为贯穿主线,韵味悠长的大型民族交响乐,整场音乐会加上现代的音乐创作手法。“温州已举办了几场大型新春民族音乐会,代表温州民乐水平的演奏人才聚在一起,进行了多次的磨合,也有了默契,需要有机会做更多‘出圈’的尝试。我们将与温州本土音乐人合作,创作多首颇具温州元素的本土民乐,通过民乐、电声等‘民乐+’的形式,去吸引一大批时尚年轻人关注国风民乐。至于接下来如何实施还在研究中。”叶绍安对于温州民乐的出圈有着自己的理解。
有不少喜欢文艺的人,就喜欢既有传播性又有地方元素的创新文艺内容。譬如,他们在B站,看见梅花奖得主方汝将老师的一段瓯剧版的《神女劈观》,念念不忘一直期待更新。这个视频结合了当下最热的游戏《原神》,热度很高,也是用新文创形式对温州戏曲文化的一种传播。
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推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提供本土文化供给,让温州市民有沉甸甸的文化获得感,这也是许多温州市民的新期待。
来源:温州晚报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