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图
图
图
“我想要在自己5月份的个展中体现‘命运与共’一词。这一词能突出‘选择一事,钟情一生’之意。五十几年,我只钟情于做一件事情——与黄杨木对话。我每天静心聆听‘木中君子’——黄杨木讲述故事,每次雕刻作品时常会觉得自己与‘木中君子’不分你我。而我与黄杨木缘分的深浅也唯有雕刻刀知道。” 记者见到黄杨木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公博时,他正与徒弟、策划展人一起商量个人作品展的主题词选用哪个词语,说到激动处还会作出手拿雕刻刀的样子,眼神闪着灼灼的光芒。
“偶遇”黄杨木 进木雕厂当学徒
1949年,高公博出生在黄杨木雕之乡——乐清柳市。喜爱黄杨木雕的人均知,它以珍贵的黄杨木为质材,以人物、动物题材为主要内容,主题突出,造型生动,雕刻精巧,层次分明,是高雅的室内案头陈设艺术品,深受收藏者的喜爱。
而黄杨木对于高公博而言,则是一个又一个从“偶遇”到“默契”再到“成长”的,耐人寻味的“读”木故事。
高公博至今都记得,与黄杨木雕的“偶遇”,是在就读于柳市中学时的某一天,他经过当时的“乐清县黄杨木雕厂”,被工人此起彼伏的敲锤声吸引,溜进厂看到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佳品后,就有了要动手学的念想。木雕厂的食堂阿姨见他经常来,甚是喜欢黄杨木,就偷偷准备了一些烧掉的木料给他练手。
高公博练着练着,于中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黄杨木雕厂,开启了入行、拜师学习木雕技艺的美妙时光。当年,与他一同考进黄杨木雕厂学艺的有16个人,后均改行,唯有他一直坚守在黄杨木雕领域。
与黄杨木“默契”交流
拿生命去疯狂创作佳品
坚守黄杨木雕领域的过程中,他一边坚守,一边打破。曾经有人问他,这样做不矛盾吗?他总是说:“既然热爱雕刻,就得去探索。无论是仿古木雕(圆雕)、根雕,还是我独创的劈雕、意雕,我都会用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去表达,去求新求变。”
而真正了解高公博的人均觉得,他做的比说的疯狂多了,简直就是一个拿生命疯狂创作的艺术家。为了打破黄杨木雕的传统雕刻工艺,他会突发奇想点燃木料,把酒精从两米多的高度往下倒,导致酒精四处飞溅,烧了他的眉毛与头发,险些毁容。倔强的他在“烧”不成功后,又想出了“劈”这一绝招。他一劈就劈开了新天地,不仅独创了“先劈后雕”的艺术创造法则,还斩获了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当时获奖的他,在听到夸奖的同时,也听到了另外一种质疑的声音,认为他独辟蹊径太“怪”,将实坯定格、修光雕刻、上油漆等等的传统木雕工序都摒弃了,只留下了雕刻的技巧和敲坯的技艺。但是,他还是坚持己见,坚定地走了下去。
还有一次,他被一块木头绊了脚之后,发现其是一根被细藤缠过的黄杨木,造型极其有趣,有着一条类似于人体的“S”形的凹槽,像极了柳宗元《江雪》中穿着蓑衣的渔翁。他拿起刻刀,只在顶部凹陷处精心刻出渔翁饱经风霜的脸部,以及一只赤脚就完成了。
就这样,几百年来黄杨木雕先立意后找木料的传统方法被高公博打破了,而且他还很“得意”,因为过去一棵树只有三分之一用来雕刻,他却做到了完整利用黄杨木,没有产生任何的浪费。
玩转“新、奇、独、变”
不断创新只因执着坚持
黄杨木雕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一生都在追求雕刻技艺的高公博来说,更是挖空心思在“新、奇、独、变”这四个字上下功夫:“新”就是新的观念;“奇”就是奇异的造型;“独”就是独立的个性;“变”就是不断地变化。
近十年来,高公博搜集了118个国家木头,利用这些木材创作完成了以“百国之木”为主题的百个经典作品。这个月,他将在温州市博物馆举办以“百国之木”为主题的个人作品展。
除了在木雕领域的创新和坚守,高公博还有其他痴迷的爱好,如书、画、篆刻等。他每天都会准时在微信上,推送自己的“晨习”书画作品与篆刻作品,目前已推送2800多件书画作品与1000多件篆刻作品。不管夜晚睡得有多晚,他必定会在早上6点准时起来进行书画创作,坚持每天写一幅字、画一幅画、篆刻一幅作品。目前,他已经坚持了七年多。
从事了五十多年的黄杨木雕艺术,高公博从来没有觉得累,他总说:“无论我年龄有多大,我都不想复制过去,只想创造未来。我还要走进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年轻人与我一起与黄杨木交流,一起融入情,刻出神,一起创作出风格多变的木雕艺术佳作。”
□潇瑜/文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非遗名片: 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可分为传统黄杨木雕、黄杨根雕艺术、黄杨劈雕艺术等形式,作品类型有宗教类、人物类、动物类、陈设类和如意类等。创作的工艺流程需经过泥塑构稿、选材取料、敲坯定型、 实坯定格、 修光雕刻、 磨光擦砂、修细刻纹、油漆上光、装配底座等九道工序。黄杨木雕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用到的工具之多,都是其他雕刻艺术难以比拟的,这些技艺无法用现代技术所代替,也难以一时掌握,至少要有数年的雕刻功底,才能制作出一件像样的木雕作品。
来源:温州晚报 编辑:单晖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