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 听校长们怎么说
发表于2021-08-11 09:11:26  浏览量:52
收藏
点赞(0

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

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不得组织学科类培训……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经公布立即引发多方关注。“双减”来了,家长应该怎么办?“双减”后,对课堂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能做到吗?温州的学校已有哪些先行实践?近日,记者采访多名校长,请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

学业的事交由学校和老师负责

白莉莉(温州道尔顿小学校长)

解读“双减”政策,可以预见今后教育的几个“回归”:让“学习”回归本质,减少外部因素的强行干预;让学科教育回归学校、课堂这一主阵地;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

也就是说,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学校教育首先做出改变,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家庭负担,减轻家长的焦虑和压力。因此,对于“双减”后初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我们承诺:语、数、英学科任务在学校“一站式”解决,学业的事交由学校和老师负责,真正落实“双减”,让学生与课外培训说“Bye Bye”,家长再无后顾之忧。

我认为,“双减”政策下,会自主规划的独立学习者终将脱颖而出。而一个独立学习者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就是“整理”。接下来,学校将依托“整理”时光,为每一个孩子成长需求量身打造“个性化”学习时光表。放学前的自主整理,由老师手把手指导孩子整理学习任务,教授学习策略,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放学后,一年级学生可以免费自主选择参加“课后学业整理时光”,在老师的陪伴下完成当天所有学科学习任务。

课后学业整理时光结束,学校还将提供有偿托管服务,学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在校自助晚餐,参加餐后托管服务。托管服务项目包括学业巩固与培优拓展、专项运动、整本书阅读、兴趣培养等,孩子可以根据学业完成情况选择适合的项目。

为孩子打造优质学业托管服务,道尔顿老师还将发挥“大家的老师”特质,打破班级界线,打通学科壁垒——班主任、任课老师、年级段学科导师全科协同。学校所有的空间还将向学生全域式开放,包括班级教室、全科整理室、阳光书房、走廊空间、学科功能教室等。

打造全学习中心,让孩子站在教育最中央

潘旸(温州市广场路小学集团书记)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学校最大的动力和压力,就是“回归”。回归什么?

第一,回归小学的教育使命。“培养一个面向未来的世界小公民”,所以在小学,基础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诸如运动习惯、劳动习惯、联结生活的习惯、阅读习惯等,“双减”政策的推出就是在督促推动我们教育人回归教育的本真。

第二,回归教育的专业纯粹。广小这几年一直致力于课堂变革。依据“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以“项目化学习”为课程支点,以“五标教研”深入落实学科素养和学习素养双向培养目标,构建了指向未来的“香樟园”课程与评价体系,打造以解决真实问题为核心的“全学习中心”。以项目化学习为例,我们从1.0版的PBL到2.0版的PBD,广小全体老师都在“实践”与“打开”中不断审视、反思、复盘,进而学会与学生一起去设计、去迭代、去研究。

第三,回归家校的紧密合作。家长的焦虑与恐慌来自于整个社会不由自主的“内卷”。这就考验学校如何做好家校沟通:第一沟通情绪,第二沟通亲子教育经验,第三沟通学习品质培养策略。最重要的还是要建设一致的育人思维,构建统一的价值引领机制,携起手来一起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随时随地参与到学校的全学习中心中去。

如何习得学习素养,如何培养自律行为?家校合作就是“你不会,我来教你做;你会,我来陪你做。”广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一致性”的“立体型教育”。学校回归角色,就是要在“如何培养人”上加强与家长、社会的交流学习,附上诸如基础习惯、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亲子教育指南。新学年临近,广小还将推出“亲子教育专栏”。

摆脱“被设计”,成为自我设计的一代

吴映(温州市建设小学集团校长)

“双减”政策后,严控学科类校外培训,其实是对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对学校育人机制,对教师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小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就着眼于“减负提质”的课堂教学变革,如今,我们积极推行的芳华型教师培养体系为建小“减负提质”品牌再次助力。

芳华型教师培养体系包括三项:开放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开放课堂,达成学生减负实效。当然,再高超的技术都只能让学生成为教师脑海中的“英雄”,而不是独特的“自己”。所以我们的开放作业,就是让老师学会适时放手,学生根据能力申请参加自主作业——全自主、半自主、加自主、作业签免四种形式作业菜单,供孩子自主选择。牵住自主作业这个“牛鼻子”,给予学生适度的选择权,把握“张弛有度,主动留白”的原则,让“双减”真正落地,让减负提质悄然发生。

“双减”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归各位,那么家校合作的常规操作也愈发重要。此前,学校推出了《家庭自主教育评价表》,让学生自主设计具体项目,通过孩子自评、家长评价签章,再到学校领取作为奖励的“家庭卡”以鼓励。每月奖“家庭卡”的形式,使家校合作成为常规。

减负后如何体现教学质量?这也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对此,学校已在五马校区试点,采用孩子喜欢的能量积分形式,将学生获得的奖励积分以电子形式存入积分银行积攒能量,家长则下载APP,在APP即时浏览孩子在校表现。学校还将不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达成教育共识,全面铺开数字化评价模式。

我们建议家长除了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外,也应及时更新育儿观念,克服“没有校外开小灶怎么办”的焦虑,充分相信学校。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

做好课后延时服务 精准服务是关键

陈加仓(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

“双减”政策是一项民生、民心工程,其聚焦校内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校外培训的治理两件大事,即减作业、减培训。

减作业和向课堂要质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此,学校已实施作业统筹工作,计划丰富作业形式,成立作业超市。同时,增加作业趣味性,尝试项目化学习,并开设“真人图书馆”,邀请大学教授答疑解惑,创造性提升作业设计能力。而作为育人和实施“双减”的主体,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上,提高教材解读能力、学生解读能力,进行差异教学。在学生立场下,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此外,做好课后延时服务,精准服务是关键。接下来,学校将通过问卷调查,推行个性化服务、弹性离校、课程自主选择。在托管延时的基础上安排各类拓展性课程,与学科辅导相结合,利用大学城丰富人力资源,全面提质托管的丰富育人功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外的有效补充。

孩子成才重在学校教育,孩子成人重在家庭教育。实施“双减”工作,还要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比如,我们学校就与高校家长形成积极的联动,成立“心窝派”家长工作坊、创设“百名博士进校园”活动,对家长进行引导与培训。如何进行更好的家庭育人,我给出三点建议:

一是注重习惯培养。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创设家庭书香氛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孩子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是注重及时引导。引导孩子上好课,做好作业,进行学习反思,参加有益活动。以数学学科为例,数学成绩好是平时“合理练习、多加思索”的结果。想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家长可以购买数学课外读物、数学益智玩具进行引导。如果学有余力,也可以选择有例题、讲解、模仿练习且有答案的书籍进行自主练习、自主挑战,变被动培训为主动探索。

三是注重亲子陪伴。家庭教育远比校外的学科培训更直接、更深入,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来源:温州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OO 求片留言 返回顶部